一家多娃操碎了心?新西兰妈妈:找对方法,你也能享受人生
April,在新西兰生活了14年,自称路人甲、隔壁中年阿姨、一枚平凡的妈妈。可实际上,出生于中医世家且坚持吃素多年的她,在当地的华人妈妈圈颇具影响力。她不仅是公众号“新西兰乐善好施妈妈团”以及相关社群的创始人,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义工,只要是能帮助到别人的事,她都愿意尝试。
从中国到新西兰,从父母辈到自己的孩子,从上学到就业再到创业,关于中西方生活方式、教育观念的异同,April颇有感触与反思。一起来听听April的故事分享吧~
(以下内容由家长自述)
新西兰式佛系生活佛系养娃
大家好,我是April,一枚平凡的中年宝妈。我出生在中医世家,大学在国内读了中医药学位才出的国。原本想学一个国际交流学院的研究生,就回去报效祖国,但事与愿违,在海外遇到了孩子他爸,便留了下来。如今在新西兰已经生活有14年了,孩子也7岁半了。
研究生毕业后,基于自己的专业,我在新西兰本地有10年的保健品行业从业经验。在这边工作与生活,与国内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生活节奏。这里强调享受生活,所以节奏特别慢,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这里的人无时无刻都在生活,而且是在享受生活。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上班、带娃、照顾家庭之余,我还很愿意去做做义工充实自己,只要是能帮助到别人的事情,我都愿意尝试。不过我参与的义工活动,多跟自己的信仰有关,我食素多年,欲望较少,心态也比较佛系。
佛系养娃模式下教育也不能丢
按理说,作为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我不计较、凡事都很容易想得开,在教育这件事上,应该更像地道的新西兰父母,应该比孩子他爸更“佛”才是。
可实际上在我们家,我反倒成了相对“鸡娃”的那一方父母。
而我老公,主要负责带孩子玩耍,他身上有很典型的新西兰父母的心态: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就好,怎么舒服就怎么来。所以疫情爆发前,除了完成学校的课业,我儿子课外也就是学学游泳、冰球、美术这类他喜欢的东西。
其余的时间,摩托艇、冰球、山地车、滑雪、真人CS……但凡是孩子喜欢,他爸都会买了全套装备带他去玩。
可我就不行,玩归玩,一遇到教孩子写作业,还是那种气到要爆炸的状态。今年母亲节的时候,老师让儿子写作文感谢妈妈,结果他写:感谢妈妈让我写那么多作业!
不过作为父母,我和他爸的这种差异还挺互补的,孩子的学习和快乐童年都不耽误。而且从某方面来说,我孩子的爸爸不就是我小时候最想拥有的那种父亲吗:懂得享受生活,重视孩子的陪伴,比起学习成绩,更希望他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常年忙于工作,几乎都是妈妈带我、陪我玩,所以看到现在新西兰的小孩以及我自己的孩子,童年是真的快乐,还蛮开心的。相比工作,大人更重视家庭,更重视孩子的陪伴,周末全家人一起出游,这才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但是作为一名母亲,我又做不到真正的佛系,尤其我自己是中医世家,对孩子的中文教育非常重视。不仅仅是语言,很多中国的文化习俗,我都希望他能传承。
疫情爆发前,我和老公是带着孩子满世界玩的,然而越玩就越觉得,让他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无比重要。
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就要学习好中文
我儿子对中国知之甚少,唯一深刻的印象,是“中国人都住在塔里”。因为他不到一岁的时候,我们带他回国生活过两个月,中国的公寓他都觉得是塔,后来记事了,每次回去最多就待个两三周。
但是从小我就会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如果你觉得你是新西兰人,那你也是新西兰中国人”。所以在孩子的认知里,他一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作为中国人,自然是要学好中文的,毕竟这是我们的母语。得先学好了自己的第一语言,再去论外语,毕竟英语我们肯定是拼不过外国人的。
但在遇到悟空之前,我儿子的中文基础其实是很差的,我听不懂,他爸也听不懂,只有跟着我老公学些“你瞅啥,瞅你咋地”之类的东北话倒是学挺快!
我也买过国内一年级的语文教材自己教,但是完全教不了,尝试了几次,自己都不懂,怎么教呢?只好放弃了。
现在我们在悟空上了有70多节课了,一周一节的频率,上了一年半。从不会说到会主动说学到的成语,而且基本使用都还蛮准确的,那我就觉得这钱花得值。而且刚好我儿子还挺喜欢西游记的,所以能遇到悟空也是一种缘分。未来我们也会一直学下去,不打算换。
为什么要换呢?自己学着好,我也愿意把课程推荐给新西兰的华人妈妈们,这么好的课程,没有理由不分享。
创办“新西兰乐善好施妈妈团”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能过通过这个平台,直接跟华人妈妈们对话,带领着大家买实惠好货,分享优质的生活物资、教育资源。
就像我在公众号的简介栏里写到的那样:“西方人一家多娃,带起来跟玩似的,中国式家长+老人一起带娃都被折磨精疲力竭。”
一是因为部分中国父母不仅跟自己较劲,还跟孩子较劲,其实我们都应该学着洒脱一点,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自己搞不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人士去解决。
只要找对了方法,华人妈妈也可以开启享受人生!
悟空教育内容创作团队致力于为全球3-18岁青少儿提供高质量、定制化、有价值的干货内容,为全球父母提供最前沿、最创新、有深度的教育资讯,让海外家庭在语言学习的路上不再孤单。
Comments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