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中文 / 30个经典中文成语故事附PDF,海外小学生学中文必看

30个经典中文成语故事附PDF,海外小学生学中文必看

对于海外小学生来说,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和畏惧。但是,如果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这个过程就会变得更加愉快和轻松。因此,悟空中文为大家精选了”30个经典趣味成语故事”,旨在让海外小学生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成语是中文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探索这些引人入胜的成语故事,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词汇和理解能力,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中级学习者,本文都能满足你的需求,让你的中文学习之旅变得更加有趣且有意义。

30个经典中文成语故事附PDF,海外小学生学中文必看

1、画龙点睛(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故事: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王蒙的画家,他擅长画龙。有一次,王蒙受人委托画了一幅巨大的龙图,大小足有几丈见方。画完后,委托人看了觉得哪里都很好,就说可以挂起来了。

但是王蒙却皱起了眉头,说:”还差一些。”于是他拿起一支细小的毛笔,在龙的眼睛处点了两笔。龙的眼睛立即炯炯有神,似乎要喷出火焰一般。委托人见状大为惊讶,连连称赞这幅画实在入木三分,别有一番妙处。从此之后,”画龙点睛”就成了形容一个小小的点缀或润饰,却能给整个作品带来生机和活力的成语。它启示人们要注重细节,因为往往就是细微之处决定着成败。

寓意:这个成语故事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小小的改动或补充,却能使整个作品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启示人们要注重细节,因为细微之处往往决定着成败。

难点字词解释:

点睛:在画作中添加一些关键的细节,使整幅画栩栩如生。

2、指鹿为马(拼音:zhǐ lù wéi mǎ

故事:据历史记载,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故事的典故起源于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宣太后时期。

当时,秦国丞相赵高为了篡位,想除掉原来的皇帝。于是他指着一只鹿,对皇帝说:”这是一匹马。”皇帝当时没有发觉这是谎话,就接受了赵高的说法。后来赵高借此谎言杀害了原来的皇帝,篡取了王位。

寓意:“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生动地描述了有人故意歪曲事实,试图欺骗他人的行为。它警示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轻易被他人的谎言欺骗。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tjbOb1E76t8?si=oylAT5MjGZan96l3″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 referrerpolicy=”strict-origin-when-cross-origin” allowfullscreen></iframe>

3、杀鸡取卵(拼音:shā jī qu luan)

故事:相传,有一个农夫非常贪婪,他养了一只下金蛋的鸡。有一天,他想一次性得到所有的金蛋,就把这只鸡杀死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后来这个农夫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他本可以通过饲养这只鸡,长期获得金蛋的收益。但由于贪婪一时,杀鸡取卵,反而一无所获,前功尽弃。

从此,”杀鸡取卵“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那些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毁坏长远发展机会的人和事。它告诫我们要格守本分,不要因为贪婪而丧失长远的发展。

寓意:这个成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种短视行为的后果。它警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权衡利弊,不能因为一时的私利而做出有悖长远发展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才能取得持久的成功。

难点字词解释:

杀鸡取卵:杀掉鸡,想要得到鸡蛋。

4、守株待兔(拼音:shou zhù dài tù)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故事典故:

相传,有一个农夫在山坡上种了一棵树,树下经常有野兔经过。这个农夫就很懒惰,一直守在树下等着野兔撞到树干而死,这样就可以捕获野兔了。

过了好几天,虽然偶尔会有兔子经过,但都巧妙地躲过了树干,农夫一直等不到兔子。终于有一天,一只兔子不慎撞到了树干,农夫赶忙去捉,结果发现它已经死了。

从此以后,”守株待兔”就成了形容一个人对机会的被动等待,而错过了良机的成语。它告诫我们不应该被动等待机会降临,而要主动出击去把握机会。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被动等待的态度,而不是主动采取行动。它警示人们不要过于依赖运气或机会,而是要主动思考和行动,才能获得成功。

难点字词解释:

株:树的根部,在这里指树桩。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Sjlp8TCQkZ0?si=5EwGh4Lzdcom97Uv”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 referrerpolicy=”strict-origin-when-cross-origin” allowfullscreen></iframe>

5、事半功倍(拼音:shì bàn gõng bèi)

事半功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的含义是指做事方法得当,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就会比平常少得多,但所达到的效果却会事半功倍。

根据历史记载,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的一段话。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受到刘备之托,率领军队出征。他发现士兵们练习武艺时力道不足,就指导他们改变动作,使出更加精准高效的技巧。结果士兵们的战斗力大大提升,但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减少了。

从此,诸葛亮总结出”事半功倍”这个道理,即是指做事方法得当,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

故事:相传有一个人想要搬运一块很重的石头,他先用力推了一下,发现这块石头并没有移动。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杠杆撬动石头,结果轻松地将其搬走了。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能够以较小的力气获得较大的效果。它鼓励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而不是单纯依靠体力。

难点字词解释:

事半功倍:用较少的努力就能获得较大的成果。

6、纸上谈兵(拼音:zhi shàng tán bĩng

故事: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军事专家名叫王翦,他非常擅长在纸上设计各种复杂的战略战术。有一次,王翦向国君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战略方案,但当被派去实施时,结果却失败了。

国君对此感到很惊讶,就问王翦:”你在纸上设计的那么好,为什么实战时却失败了?”王翦无言以对,只能承认自己”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

寓意:

从此以后,”纸上谈兵”就成了一个贬义性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人。它告诫我们,凡事都需要实际操作和检验,光有理论而不去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成语深刻地阐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结合理论与实践,不能只满足于纸上谈兵,而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难点字词解释:

纸上谈兵:只在纸上讨论军事问题,缺乏实战经验。

7、揠苗助长(拼音:yà miáo zhù zhăng

故事:

揠苗助长“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过于急于求成,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去帮助事物的生长,反而会造成事物发展受阻或者毁坏。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有一个农夫种了一些庄稼,但因为太过焦急,希望庄稼能够快点生长,就经常去拔一拔苗芽。结果不但没有帮助庄稼生长,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生长环境,导致庄稼最终全部枯萎死亡。

从此以后,”揠苗助长”就成了一个贬义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过于急于求成,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去帮助事物发展,反而造成事物发展受阻或者毁坏的行为。

寓意:

这个成语生动地描述了急功近利、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行事的危害。它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耐心和智慧,要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采取恰当的方式去促进发展,而不能盲目地想要加速进度,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要学会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尊重规律,采取恰当的方式,才能真正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生哲学。

难点字词解释:

揠苗:强行拔高小苗。

助长:帮助生长得更快。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Idt3qfFQDXY?si=7TciqhjXWhwmoNcX”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 referrerpolicy=”strict-origin-when-cross-origin” allowfullscreen></iframe>

8、买椟还珠(拼音:mai lóu hái zhū)

故事:

买椟还珠“是一个形容某人花费了大量精力或金钱去换取微不足道的东西的成语。其中”椟”指的是盛放珍珠的木盒,”珠”则代表珍珠。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一个古代的故事:

相传有一位高官很喜欢收集珍珠,有一次他看到一个普通的木盒,以为里面必定装有珍贵的珍珠。于是他花费大量财物购买了这个木盒,等打开一看,里面竟然什么也没有。

这位官员非常失望,感叹自己白白花费了这么多钱,却只换来一个平凡的木盒。从此以后,人们就用”买椟还珠”来形容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寓意:

这个成语生动地描述了一种人们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忽视了内在价值的现象。它警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区分事物的真伪价值,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盲目追求虚假的东西,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买椟还珠”告诉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判断力,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蒙蔽,而要去挖掘事物的本质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在生活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无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人生智慧。

难点字词解释:

椟:古代的一种木盒。

还珠:把珍珠拿回来。

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拼音:sài wẽng shī mà, yãn zhī fēi fú)

故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个著名的成语,它的含义是指看似不幸的事情,往往会转变为幸运,我们不应该轻易对事物下定论。

这个成语的典故来自古代中国的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做塞翁的老人家,家中养了一匹很好的马。有一天,这匹马不知为何自己跑丢了。邻居们都来安慰塞翁,说这真是个巨大的损失。但塞翁只是淡然地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果然不久,这匹马又从远处找了回来,并且还带来了一匹野马。周围的人这才意识到,塞翁原先所谓的”损失”反而成了他的幸运。

寓意:

这个成语蕴含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它教导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因为眼前的不顺利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有时,看似不利的事情反而会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的契机和转机。

因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要保持乐观和希望,时刻谨记生活的变数,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应对各种挑战。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人生智慧。

难点字词解释:

塞翁:一位住在边境的老人。

焉知非福:谁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

10、洛阳纸贵(拼音:luò yáng zhi gui

故事:

洛阳纸贵“是一个典型的成语,它描述了物品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况。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唐朝时期。

据史料记载,在唐代的洛阳城,因为太阳直射的关系,当地特产的高级宣纸价格异常昂贵。当时的学者们写作都需要用到这种高质量的宣纸,于是造成了宣纸供不应求,价格越涨越高。

所以,”洛阳纸贵”就形象地描述了在某一时间和地点,某种物品由于供给短缺而导致价格暴涨的情况。这个成语也被引申为形容任何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状况。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物品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的情况。它也可以比喻某种事物或技能的稀缺和珍贵。

难点字词解释:

洛阳:古代中国重要的都城之一,位于今河南省。

纸贵:指纸张价格昂贵。

11、韦编三绝(拼音:wēi biān sān jué)

故事: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叫做戴复古。他在《靖节词》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名叫阮景兰的编织大师:

“韦编三绝,驰名天下。”

意思是说,阮景兰的韦编艺术已经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名声远播天下。

这就是”韦编三绝”一词诞生的渊源。它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技艺超群,无人能及,堪称绝顶高手。

寓意:

这个成语突出了专注和精进的价值。它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技艺或者技能真心钟情,并且持续不懈地努力练习和探索,终有一日必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韦编三绝”还蕴含了一种卓越品质和成就感。一个人能在某个领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彰显了他出色的天赋和坚韧的毅力,也折射出他内心深处对于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因此,”韦编三绝”成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我们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不断追求精进,终有一日必能成为那个领域的佼佼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难点字词解释:

“韦编三绝”是一个形容某人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成语。其中”韦”指的是韦编织,也就是编织草席的技艺,”三绝”则表示这种编织技艺达到了极致。

三绝:指书法、构思和装裱技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2、半途而废(拼音:bàn tú ér fèi

故事:半途而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形容某人或某事在进行到中途时突然中止或放弃,没有完成原定的目标。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一位叫做马援的将军。

相传,马援当年率领军队北上征战,在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却临阵退却,没有继续推进攻势。这使得原本迫在眉睫的胜利遗失而白白浪费了前期的努力。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形容这种因为临阵退缩或者看不清前景而中途放弃的行为。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因为遇到困难而中途放弃的行为。它警示人们要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难点字词解释:

半途而废:在完成任务的中途放弃。

13、凿壁偷光(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

故事:

凿壁偷光“是一个典型的成语,描述一个人为了获得知识或了解某些情况而费尽心机想办法偷窥、窺探的行为。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东汉著名的儒学家杨雄的一个故事。

相传杨雄曾经遇到一个急需获取知识但居住条件很差的学生。于是杨雄就想办法在学生住处的墙壁上凿了一个小孔,让光线透了进去,以方便学生看书学习。

这就是”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来源。它形容为了获取某种知识或信息,不惜采取各种方式偷偷窥探或探听的行为。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通过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行为。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主动思考,不要被现有的条件所局限,而要勇于尝试新的办法。

难点字词解释:

凿壁:用锤子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

偷光:利用外面的光线照进室内。

13、齐大非偶(拼音:qí dà fēi ǒu

故事:

齐大非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某个事物或人物并不普通,而是与众不同的。

这个成语出自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文章。

在那篇文章中,苏轼描述了自己在豪宅中参观时的感受。他看到了一个巍峨宏大的建筑,与周围普通的房屋截然不同,给人以非凡的感觉。于是他就用”齐大非偶”来形容这幢奇特的房屋。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独特卓越的成就或地位。它用来赞颂某人或某事物在某个领域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难点字词解释:

“齐”在这里指的是同等级,而”非偶”意味着与众不同。所以”齐大非偶”就表示这个建筑在同等级的事物中独树一帜,不同寻常。

14、望梅止渴(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故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诗中。诗中描述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口渴难忍。突然,他看到远处有一棵梅树,便产生了想吃梅子的念头。虽然他最终没有得到梅子,但是光是想象吃梅子的感觉,就让他暂时缓解了口渴。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以心理暗示来缓解实际需求的行为。它提醒人们在面临困难时,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调节自己,而不是完全依赖外部条件。

难点字词解释:

望梅止渴:只是望着梅树,就能暂时缓解口渴的感觉。

15、画蛇添足(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故事:这个成语故事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相传当时有一位画家画了一条蛇,栩栩如生,颇有神采。但后来他偏要在蛇的尾巴上再添几笔,反而破坏了原有的整体美感。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过度修饰或添加无关元素的行为,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完整性和美感。它提醒人们要知道适可而止,不要过度干预或改变一件事物的本质。

难点字词解释:

添足: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16、杯水车薪(拼音:bēi shuǐ xīn

故事: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故事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据说当时有个人家失火,急中生智地用一杯水去浇灭大火,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这种小小的行动,犹如一杯水扑向熊熊燃烧的车载薪柴,根本无法产生任何作用。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力量微小、无法解决问题的行为。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大问题时,要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要轻举妄动。

难点字词解释:

杯水:一杯微不足道的水。

车薪:用于燃烧的柴草。

17、三人成虎(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故事:相传有一次,三个人在路上遇到一只老虎。其中一个人大喊”快看,那里有只老虎!”另外两个人也纷纷附和说看到了老虎。于是,这件本来并不存在的事情就被他们三个人说成了真实发生的事。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谣言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一起说同样的话,即使原本并不真实,也会被认为是事实。它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轻易被他人的言论所影响。

难点字词解释:

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凶猛动物,代表着力量和勇气。

18、买椟还珠(拼音:mǎi dǔ hái zhū

故事:相传有一个人买了一个木椟(盒子),却发现里面装的是珍贵的珍珠。他后来才意识到自己花钱买了一个普通的木椟,却错过了真正的珍宝。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因为贪图便宜而错过了真正价值的行为。它警示人们要明辨事物的本质价值,不要被表面的吸引力所迷惑。

难点字词解释:

椟:古代的一种木盒。

还珠:把珍珠拿回来。

19、韦编三绝(拼音:wēi biān sān jué

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韦应物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技艺非常出色,被誉为”韦编三绝”。”韦编”指的是他擅长用韦编(一种编织工艺)来装裱书法作品,而”三绝”则指他的挥毫、构思和装裱技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技艺精湛、无可匹敌的状态。它用来赞颂某人或某事物在某个领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难点字词解释:

韦编:用韦草编织的装裱工艺。

三绝:指书法、构思和装裱技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0、玉成斧钺(拼音:yù chéng fu yuè)

故事:春秋时期,一位名叫公孙光的技艺高超的工匠受命为统治者制作一套精美的玉器装饰品。尽管任务艰巨,但公孙光还是精心雕琢,最终将玉石雕刻成了精美的玉斧和玉钺。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技艺,将原本平凡的事物变成了非凡的杰作。它鼓舞人们要发挥自身的才能,创造出超乎寻常的成就。

难点字词解释:

斧钺:斧头和钺,都是古代的兵器。

玉:一种高贵美丽的宝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21、三人成虎(拼音:sãn rén chéng hu)

故事:相传有一次,三个人在路上遇到一只老虎。其中一个人大喊”快看,那里有只老虎!”另外两个人也纷纷附和说看到了老虎。于是,这件本来并不存在的事情就被他们三个人说成了真实发生的事。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谣言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一起说同样的话,即使原本并不真实,也会被认为是事实。它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轻易被他人的言论所影响。

难点字词解释:

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凶猛动物,代表着力量和勇气。

23、一鼓作气(拼音:yī gu zuò qì)

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田忌的将军,他在一次战役中遇到了强大的敌人。田忌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取胜,于是他决定一鼓作气,集中全部力量一次性攻击敌人。结果,田忌取得了胜利。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连续、集中的工作方式。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集中精力一次性解决问题,而不是拖延或分散精力。

难点字词解释:

一鼓作气:一股作气,形容一次性集中全部力量去做某事。

24、铁杵成针(拼音:tie chu chéng zhen)

故事:相传有一位老人,他每天都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别人看了都觉得很奇怪。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这根铁杵最终被磨成了一根细针。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即使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变成非凡的成就。它鼓舞人们要相信自己,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难点字词解释:

铁杵:一种粗重的铁棍,通常用于打击或磨碎东西。

针:一种细小的金属工具,用于缝纫等。

25、吃一堑,长一智(拼音:chĩ yĩ qiàn, zhăng yĩ zhì)

故事:相传有一个人在路上走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坑里。虽然这次经历让他感到很痛苦,但他从中吸取了教训,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更加小心谨慎了。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获得智慧的过程。它鼓励人们在遇到挫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这些经历往往能让人成长进步。

难点字词解释:

堑:一种深坑或沟壑,常用于防御或阻挡。

26、守株待兔(拼音:shou zhù dài tù

故事:相传有一个农夫在田里工作,不小心摔倒了,于是就坐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从树桩旁经过,这样就能轻易捉到兔子。结果兔子并没有如期而来,农夫白白浪费了时间。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被动等待的态度,而不是主动采取行动。它警示人们不要过于依赖运气或机会,而是要主动思考和行动,才能获得成功。

难点字词解释:

株:树的根部,在这里指树桩。

27、刻舟求剑(拼音:kè zhõu qiú jiàn)

故事:相传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正在挣扎时,看到河面上有一把剑。他想用刀在船上刻一个记号,然后去捞那把剑。但是当他刻好记号后,船已经漂走了,剑也不见了。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固步自封、执迷不悟的行为。它警示人们不要固步己见,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才能解决问题。

难点字词解释:

刻舟:在船上刻记号。

求剑:去捞那把剑。

28、三顾茅庐(拼音:sãn gù máo lú)

故事: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多次前往诸葛亮位于庐山的茅草屋拜访,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经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同意出山,成为刘备的重要谋臣。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坚持不懈、反复尝试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耐心和决心,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难点字词解释:

茅庐:用茅草盖成的简陋小屋。

三顾:三次前往拜访。

29、一蟠不绝(拼音:yī pan bù jué)

故事:相传有一条蛇,它的身体缠绕成一个个圆圈,但却从未断裂。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连续不断、持久不断的状态。它通常用来赞颂某人或某事物在某个方面表现出的持久性和不可磨灭的特质。

难点字词解释:

一蟠不绝:指身体缠绕成圆圈,却从未断裂。

“蟠”在这里指的是蛇身体缠绕成圆圈的状态,不是”盘绕”的意思。

30、一石二鸟(拼音:yī shí er niao)

故事:相传有一个人想要打落两只鸟,他只用了一块石头就成功地打中了两只鸟。

寓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一举两得的行为或策略。它表示通过一个行动或措施,就能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难点字词解释:

一石二鸟:一次行动就能达到两个目的。

关于“成语故事”的常见问题

1、中文成语故事的类型有哪些?

中文成语故事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通常源自历史事件、古典文学、民间传说或是哲学思想,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寓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文成语故事类型:

类型描述示例成语
历史类起源于真实历史事件或人物纸上谈兵
寓言类通过虚构的动物或人物行为传达深刻道理狐假虎威
生活类反映日常生活经验和常识杯弓蛇影
文学类直接出自古代文学作品世外桃源
哲学类源自古代哲学思想,体现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军事类来源于古代战争策略和战术暗度陈仓
教育类涉及教育和学习方法孟母三迁
道德类反映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一诺千金
心理类涉及人类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望梅止渴
自然类起源于自然界现象滴水穿石

每个成语故事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了解它们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及其文化。

2、海外家长如何利用成语故事帮孩子学中文

  1. 选择贴合孩子兴趣的成语故事 选择一些生动有趣、寓意明确的成语故事,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寓意明确且富有启发性的成语故事。
  2. 讲述成语故事时富有感情 在讲述成语故事时,家长要富有感情,语调生动,并适当加入一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成语含义。
  3. 与孩子互动探讨成语含义 在讲述完成语故事后,可以与孩子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成语的寓意,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成语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加深孩子对成语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成语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思考何时可以运用所学的成语。比如”亡羊补牢”可以联系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重要性等。让孩子在生活中实践运用成语,有助于加深记忆。
  5. 制作成语故事手工书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成语故事手工书,绘制插图,写下成语故事的内容。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6. 组织成语故事分享会 家长可以定期组织成语故事分享会,让孩子们轮流讲述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7.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学习成语,悟空中文专门打造了成语课程

总之,利用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成语故事,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既能有效提高孩子的中文水平,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良好品德,一举多得。

总结上文

通过这30个精心挑选的经典成语故事,海外小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中文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能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易于理解和记忆,还能启发学生思考人生道理,培养良好品德。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中级学习者,这套成语故事集都将是你学习中文路上不可或缺的好伙伴。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探索中国文化的精彩之旅吧!

悟空中文
孩子爱上中文的理由!

适合全球 3-18 岁青少儿

立即免费试听

Comments0

Comments

0/800
Reply

WuKong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