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是什么意思?解析成语典故与中文学习方法
在中文的广阔天地里,成语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孤注一掷” 便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它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悟空教育将深入解析 “孤注一掷” 这一成语,从它的拼音、英文翻译,到背后的典故,再到正确用法,为家长和孩子介绍高效学习此类成语的方法,助力孩子更好地掌握中文知识,提升中文素养。 一、认识成语 “孤注一掷” 1.“孤注一掷” 的拼音与英文翻译 “孤注一掷” 的拼音是 gū zhù yī zhì。 从英文翻译来看,它通常被译为 “put all one’s eggs in one basket”,生动地体现了 “孤注一掷” 的核心意思,即把所有的资源、希望都集中在一个方面,进行一次冒险性的尝试,就像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出了问题,所有的鸡蛋都会受到损失。 2.“孤注一掷” 的基本含义 “孤注一掷” 从字面上理解,“孤注” 指的是把所有的钱都作为赌注,“一掷” 则是一次投注。原指在赌博的时候,把所有的赌注都押上去,做最后一次冒险。 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得到了延伸,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使用,比喻在危急的时刻,用尽自己全部的力量,采取一种冒险的行动来争取成功。这种行动往往带有较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损失,没有退路可言。比如在一些竞争激烈的比赛中,有的选手在落后的情况下,会选择孤注一掷,采用一种极具风险的战术,希望能扭转局势。 二、“孤注一掷” 背后的典故 1.典故来源:北宋寇准的军事决策 “孤注一掷” 这一成语的典故与北宋时期的大臣寇准有关。 宋真宗时期,北方的辽军大举南下,对北宋的边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宋军节节败退,辽军逼近都城开封。当时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很多大臣都主张迁都南方,以躲避辽军的锋芒。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刻,宰相寇准却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宋真宗亲自出征,以鼓舞士气,抗击辽军。 宋真宗在寇准的极力劝说下,勉强同意亲征。到达前线后,宋军将士看到皇帝亲自督战,士气大振,击退了辽军的几次进攻。然而,战局依然胶着,辽军的实力依然强大。此时,寇准坚持集中所有的兵力,与辽军进行决战,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击退辽军,保卫国家的安全。这种决策就如同在赌博中押上了所有的赌注,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最终,宋军在这场决战中取得了胜利,与辽军签订了 “澶渊之盟”,换来了边境的暂时安宁。 寇准的这一军事决策,被后人视为 “孤注一掷” 的典型案例,体现了在关键时刻,为了达成目标而采取的决绝且冒险的行动,也让人们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对风险与机遇的权衡。 2.典故在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随着时代的发展,“孤注一掷” 这一典故的内涵在现代语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商业领域,一些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时,会选择孤注一掷,即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一个新的项目中,希望能凭借这个项目实现企业的转型或突破。比如一些新兴的科技公司,为了研发一款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可能会倾尽所有资源,一旦成功,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若失败,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体育竞技中,也常常能看到 “孤注一掷” 的场景。在足球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如果球队还处于落后状态,教练可能会换下防守球员,换上进攻球员,全力进攻,这就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战术,希望能在最后时刻扳平或反超比分。 这些现代场景中的 “孤注一掷”,虽然与古代的军事决策背景不同,但都延续了其核心含义,即集中全部力量进行一次冒险性的尝试。 三、如何正确使用 “孤注一掷”? 1.适用场景分析 “孤注一掷” 多用于贬义或中性语境,强调行动的冒险性和不确定性。 在描述一些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极端、冒险的行为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例如:“他为了创业成功,孤注一掷,抵押了自己所有的房产,投入到项目研发中。” 这句话中,“孤注一掷” 体现了他创业的决心和所承担的巨大风险。再如:“在这场重要的比赛中,落后的一方选择孤注一掷,放弃了防守,全力进攻。” 这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