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中文 / 千年前的古人怎么过七夕?洗发、美甲、晒书、晒肚皮……

千年前的古人怎么过七夕?洗发、美甲、晒书、晒肚皮……

提到七夕这个节日,我们总会不由自主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想起鹊桥相会的浪漫场景、互赠礼物的美好寓意……

不过,在这些甜蜜的粉红泡泡以外,古人过七夕的方式和今时今日可大有不同。女子们在这一天洗发美甲、穿针比巧、置办物品,男子们也没闲着。

古代女子:美美过七夕,仪式感满满

七夕和爱情产生关系,是发生在唐代的事情,在此之前,七夕节大多被称作“乞巧节”,在女子中流传着五花八门的乞巧习俗。因此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1.乞求心灵手巧的小游戏

女子们之所以要“乞巧”,是因为在古代神话中,织女可以织出巧夺天工的锦绣,令世间女子羡慕,所以大家便在七夕这天玩“乞巧”,以求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乞巧一般有几种方式:

穿针乞巧:用一根彩线穿七孔针、九孔针,连续穿过且速度最快的女孩儿,就会被公认为手巧。

乞求心灵手巧的小游戏配图1

喜蛛应巧:兴起于南北朝时期。玩法是:女孩儿们在七夕之夜,把捕捉到的蜘蛛放在盒子里等待一晚上,第二天看谁盒子里的蜘蛛结网最密、最圆满,就表示这个女孩儿乞巧成功。

投针验巧:明清时期兴起了“丢巧针”的游戏。玩法是:女孩儿们准备一碗水,从七夕前夜开始晾晒,到了第二天,水面上会结一层薄膜,这时将针放在水面上,碗底就会出现针影。

如果针影是笔直的一条线,则“乞巧”失败;如果针影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则“乞巧”成功。

乞求心灵手巧的小游戏配图2

2.洗发美甲

七夕这一天清晨,女孩儿们会起个大早,用采集的柏叶、桃枝、皂角液浆等,搭配山泉水来熬汤洗发。

古人认为,在七夕这天取山泉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般,既洁净又神圣,因此女子在这天洗发也就有了特殊寓意,可以得到织女的庇佑。她们还会用凤仙花来做美甲,将花瓣放在小钵中捣碎,加进明矾搅拌,等色泽均匀后,染在指甲上,就能得到一款红色美甲。

3.吃巧果、拜织女

食俗方面,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食花样”。这是因为,有手巧的女子会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是在瓜皮表面雕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所以巧果又称为“花瓜”。

乞求心灵手巧的小游戏配图3

吃好喝好了,还得拜织女。“拜织女”时,女孩儿们需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准备好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祭台上还要放置花瓶、香炉等,以便焚香礼拜。

古代男子:花式过七夕,笑点太密集

好吃好玩的七夕节,却也不只是女子们的专属。不同于规规矩矩的闺阁乐趣,古代男子会在七夕有一套“To Do List”。

1.拜魁星

在古代,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曲星,主宰科考和文运。想要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会在七夕这天晚上祭拜魁星,以求高中状元、金榜题名。和现代人在大考前去拜孔庙,是一个道理。

拜魁星配图

因古代的“奎”与“蛙”的古字相通,“奎”又演变为魁星,所以读书人买青蛙放生,是为了祝贺魁星的生辰。清朝的学子们买青蛙来放生,并且戒食青蛙,以表示对魁星的尊敬。

2.晒书

不仅如此,七夕还是一个与书有关的节日——晒书节。读书人到了这天,会把家中的书都拿出来晒一晒,不过有人是晒书,有人却是晒肚皮

《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晋朝一个“晒书”的小故事:

有一个读书人郝隆,他博学多才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在七夕节这天跑到太阳底下袒胸露腹地躺下。路过的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躺在太阳底下?”他回了一句“我在晒书”。

郝隆“晒肚皮”被他释义为“晒书”,目的当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满腹才华,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啊。

3.晒衣服

魏晋时期,有“七月七,晒棉衣”的习俗,不过发展到后期,晒衣服就有点攀比的意味了。想象一下,挨家挨户都把压箱底的锦衣华服挂出来暴晒,完全就是在显摆自己的财力嘛。

真没想到,古人过七夕,比现代人还有意思,洗发美甲、焚香祭拜……过节的仪式感既丰富又浪漫,有对甜美爱情的向往,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作为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七夕到现在或许只剩下爱情属性,大多数人都不知“乞巧”和“魁星”为何物了。但这些逐渐消失的文化习俗,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精髓,是值得学习中文的小朋友们了解的精神食粮。

评论0

评论

0/800
回复

悟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