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中文 / 这15个冷门成语(附拼音),海外孩子都知道几个?

这15个冷门成语(附拼音),海外孩子都知道几个?

海外孩子学习中文,成语是必经之路。今天,小悟空给大家带来了15个冷门成语的出处和释义。热门的成语想必大家都烂熟于心了,那接下来就来看看这15个冷门有趣成语你都知道几个呢?相信在了解了这些冷门成语的意思后,会对中国文化和汉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不像成语的成语

提起成语,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十分严谨正式的词语,但其实,有些看起来很像口语或者说非常不正式的词语也是成语,下面这5个冷门成语可以告诉你有趣的成语有哪些,这个有趣就体现在你也许从来没想到过它们也是成语。

  1. 冬日可爱(dōng rì kě ài)

没想到,冬日可爱居然也是成语,还曾在丰子恺的画里露过面。

这15个冷门成语(附拼音),海外孩子都知道几个? - 悟空教育博客

【释义】这个有趣成语的意思是:如同冬天的太阳般让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中就曾用“冬日”来形容亲切温暖的人,用“夏日”形容手段狠辣的人。后人又给它加了一个注解: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冬日可爱”就延申成了一个成语。

  1. 等米下锅(děng mǐ xià guō)

【释义】这个冷门成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出处】《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中,就有一段经典台词:“我在这衙门内已经三代了,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伺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象那些等米下锅的。”

  1. 空心汤圆(kōng xīn tāng yuán)

【释义】这个形容有趣的成语指徒有虚名,并无实利可图的东西。(跟我们现在说的“画饼”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处】此汤圆非彼汤圆,这个成语出自茅盾《“九一八”周年》,原文是“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1. 喝西北风(hē xī běi fēng)

“喝西北风”在生活中运用得可不少,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竟也是成语。

【释义】这个也许是大家都知道的成语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用法一致,指没有东西吃,只能喝着寒风,空着肚子过日子。形容饥寒交迫的样子。现多用于生活窘迫、穷困。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中写道:坐而论道,说一些没用的空话,只能喝西北风。

  1. 冷水烫猪(lěng shuǐ tàng zhū )

【释义】这个有趣成语比喻白出力,无效果。

【出处】最早出现在沙汀的《淘金记》中,“他对他自己说,‘格外并没有讲什么呀!不要慌,慌什么啊!自然,态度不大那个,有点象冷水烫猪!’”

二、容易被误解的成语

有些冷门成语是看上去的字面意思和实际的意思不一样,非常容易让人误解。接下来的5个有趣成语就是让你在了解了意思之后恍然大悟的类型。

  1. 惨绿少年(cǎn lǜ shào nián)
这15个冷门成语(附拼音),海外孩子都知道几个? - 悟空教育博客

【释义】虽然自带“惨”字,但这个冷门成语跟惨沾不上一点儿边。“惨绿少年”原指穿暗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引申为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出处】这个形容有趣的成语起源于《幽闲鼓吹》中的一段故事:一位母亲担心自己的“官二代”儿子才疏学浅却身居高位,迟早会出事。但儿子却告诉母亲自己的同事都是这样的人,母亲便让他组织场团建,自己躲在一旁偷看。席间几乎所有人都跟自己的儿子大差不差,但末座一个叫杜黄裳的少年,尽管身着浅绿官服(官职较低者着绿色),气质却截然不同。这位母亲便断言“惨绿少年”将来一定不俗,后来杜黄裳果真成了一位宰相。

  1. 目无全牛(mù wú quán niú)

【释义】目无全牛被误用,纯粹是因为大家只琢磨透了前半截的含义,却忽视了后半截。它完整的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后来,目无全牛便用来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出处】春秋时期,梁国一位叫庖丁的厨师十分擅长宰牛。梁惠王便好奇地问他,宰牛技术如何练到如此高超的?庖丁回答:“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但是宰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1. 曾几何时(céng jǐ hé shí )

【释义】有没有朋友将曾几何时当作“曾经”来用!然而,这个看似大家都知道的成语表达的是“时间没过多久”的意思。

【出处】王安石《祭盛侍郎文》中就曾写道:“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赵彦端的《新荷叶》中也出现过:“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1. 身无长物(shēn wú cháng wù)

【释义】指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可用以形容人贫寒,家徒四壁;但它作为冷门成语的时候,也可以用以形容人洒脱,不为外物所动。

【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德行》中,原文是:“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讲述的是东晋人王恭的故事。有一次,王恭跟死党王忱相会,王忱看中了他的竹席,王恭二话不说就扒下来赠给了好友,自己将就铺了一张草垫。王忱便赶紧跟他道歉:“真对不起,我还以为你不光只有一张竹席呢。”王恭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我这个人,身无长物。”后人便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了“身无长物”这个成语。

  1. 炙手可热(zhì shǒu kě rè)

【释义】这个也许是大家都知道的成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但你不知道的也许是它的出处。

【出处】唐玄宗任职后期专宠杨贵妃,还把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提拔为宰相。但杨家兄妹却不是省油的灯,很快就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但他们却整日饮酒作乐,只顾自己享受。杜甫见状便写了一首《丽人行》来阴阳他们,“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就是其中两句。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更多学中文时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已经整理好啦,快来看看你能分清吗?

三、最难理解的成语

有一些冷门成语是只看字面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的类型,接下来的5个冷门成语也许可以扩充你的成语库。

  1. 无肠公子(wú cháng gōng zǐ)

【释义】它可不是用来形容公子的,而是指螃蟹!(是不是一个有趣成语呢?)

【出处】古人给螃蟹起了不同的名字:“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

  1.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释义】这个形容有趣的成语与比喻写文章废话连篇。

【出处】《颜氏家训·勉学》中记载了一个笑话:北齐时有个人熟读四书五经,说话也喜欢咬文嚼字,人们便称他为“博士”。有一天,博士去集市上买驴,要跟老板开收据。老板不识字,就让他代写。他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一个“驴”字都没提到。

  1. 桀犬吠尧(jié quǎn fèi yáo)

【释义】这个冷门成语比喻坏人攻击好人。

【出处】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据记载,桀作恶多端,众叛亲离,最后被放逐出国。他死后,他的一条狗还向尧狂吠不止。

  1. 鲍鱼之肆(bào yú zhī sì)

【释义】这个冷门成语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出处】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原文为:“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意思是,与坏人相处久了,就像长期待在咸鱼店,虽然自己不会变坏,但也习惯了这种环境。因此,“鲍鱼之肆”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1. 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

【释义】这个也许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成语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中赵王听信秦国的花言巧语,以为蔺相如的贡献不大,没有封他为卿,而廉颇攻打匈奴立功归来,被封为上卿。赵王用胶把瑟上调音的短柱粘住,改变了瑟的声音。

常见问答

问: 这些成语在汉语教学中有何重要性?

答: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精髓之一,通过成语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问:这些冷门成语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中文?

答:冷门成语虽然不常见,但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拓展词汇量、了解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增强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文化的认知。

问:对于非母语的孩子来说,学习这些成语会有挑战吗?

答:对于非母语的学习者,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可能会存在一定挑战,但通过实际语境的演绎和逐步引导,结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成语。

写在最后

这里小悟空带大家探索了15个中文冷门成语。它们不仅是语言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缩影。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看似不像成语的成语、容易被误解的成语以及最难理解的成语。这些有趣成语不仅仅是一组词汇,更是一段段有趣的故事,激发着海外儿童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好奇心。通过了解有趣的成语有哪些,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文,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海外孩子学中文,光是认识汉字、学会拼音就已经花光大半精力了,走到成语这关,不讲究方式方法,光靠死记硬背成语就容易失去灵魂。如果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替代枯燥的背诵,效果岂不是更好? 如果想体验有趣的汉语学习过程,欢迎大家试听悟空中文的课程!

悟空中文
孩子爱上中文的理由!

适合全球 3-18 岁青少儿

立即免费试听

评论0

评论

0/800
回复

悟空推荐